热门搜索

    2016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精彩短片

    • 《一念》
    • 《遇见日子》
    • 《红楼无梦》
    • 《乂》
    • 《你好陌生》
    • 《我和妈妈》
    • 《遥遥南水》

      艺术顾问&总监

    赵汝蘅
    赵汝蘅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
    冯双白
    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博士生导师、著名舞蹈理论评论家、编剧、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人和撰稿人。

      王圳冰



    •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编导、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编导专业。曾在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军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国家大剧院国际编舞比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2015年作为中国青年精英代表团舞蹈代表赴韩国访问。代表作:《深潜 深潜》《圆》《乡愁》《海之翼》《未列入名单》《那里》《潜 进 静》等,舞剧《齐风•甫田》《等待戈多》《随想三部曲》《金陵十三钗》。参与创作舞剧、舞蹈诗《丝海梦寻》《沸腾的甲板》《英雄核潜艇》《人民海军精神颂》《那里的花》等。

    作品:《遥遥南水》

    编导的话:
    遥遥南水,绵绵相思。记忆中的那些人缓缓划向星海,大海却把他们卷进她的梦里。海面上撒落的“珍珠”,都是她寻找家园的足迹。
    她的梦就在这片海的彼岸,梦里承载着她生命中最灿烂的往昔。与海相伴,与风浪相依,那是她的宿命。无论死亡与新生,只要心中有光,手中有桨,一切便从这片海开始。
    这是一个女人与海的故事,也是一个爱的故事……

    推荐人

    • 王圳冰是目前年轻舞蹈编导极为活跃者之一,将新思维新观念注入主旋律和反映当下现实生活正能量的表现中,成绩突出也备受舞界关注。希望在培青的舞台上奠定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
                                              ——赵明(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剧)


    • 王圳冰是中国现当代年轻舞者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位,多年的舞台经验,吸收不同元素的动作表达方式,创作上体现着现代的简约、当代的文化,非常有才华的舞者和青年编舞者。期待他的最新作品《遥遥南水》!
                                              ——李胜素(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宋欣欣



    •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曾在四川省歌舞剧院工作七年,演出《俏花旦》《溜溜康定溜溜情》以及舞剧《红军花》,曾获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铜奖以及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2010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本科学习现代舞编导。2011年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交换学习半年。在校期间创作独舞作品《最好的时光》《低处生活》,与他人共同创作《江湖一》《把杆》等。

    作品:《我和妈妈》

    编导的话:
    这是一个关于宋欣欣和她妈的作品,但又不止于此……
    对于我来说,这不光是个表达的过程,更是个反省的过程。感谢王老师、曾老师,梦宸和梦雨,真的,如此地陪我熬过这个并不容易的过程,共建了一个可供回忆的桃花源。

    推荐人

    • 宋欣欣的缺点是粗心、鲁莽,横冲直撞还独来独往;宋欣欣的优点是真诚、积极,横冲直撞还独来独往。个人认为,这个作品还是值得期待的。
                                              ——肖苏华(北京舞蹈学院 教授)


    • 宋欣欣的经历决定其创作的多元性, 张扬而不失女性编导的细腻和对生活的关注。
                                              ——任冬生(北京舞蹈学院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

      王家明



    • 毕业于法国南特国立音乐学院,后于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研读现代舞编导专业。归国后,曾任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建团演员、身体力行工作室编导、北京均然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北京东乌西兔艺术中心创始人,乂表演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
      善于与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融合合作,并于近年着力探究舞蹈与新媒体技术产生创新表演方式;作品勇于打破传统观演习惯、艺术消费习惯及制作手法,用全新的视角探寻、表演艺术的语汇探讨中国当下的社会话题。

    作品:《乂》

    编导的话:
    “冷狂欢”是对八零后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的定义,它似乎被掩盖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隐藏着在表面冷漠实则疯狂的面具下,患得患失、狂躁不安。作品取样于我们多重矛盾的现实生活,并从教育、情感方式和个人境遇三方面进行研究、解构和创作,涉及八零后的各个立面,引发我们对不得不面临的生活状况的再次审视,在撕扯中反省着我们与社会、与家庭可以建立的健康关系。
    “八零 冷狂欢”是肆意的狂欢?还是生存的焦虑?

    推荐人

    • 家明喜欢跨进自己未知的区域找乐趣,提问题,做实验。如今却设定了一个具体课题给自己,参与对身边人的历史与未来的思索中,值得阅读!
                                    ——荣念曾(香港戏剧导演,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德国联邦十字丝带勋章得主)


    • 王家明在他的专业领域中所投入的高水平的专注力与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毫无疑问他是一名具有非凡天赋的艺术家,在创作中他与合作艺术家们共同分享和打磨创作技巧,我高度推荐他即将带来的新作品。
                                    ——Ria Higler(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新舞蹈系教授)

      李超



    • 来自山东济南,8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进入山东省艺术学校,之后共计5次的求学经历最终在06年考进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班。毕业后在北京一直自由职业,现任编舞与舞者。

      个人代表作:《旅行》《for ex》《双人舞》《往》《慢放》

    作品:《你好陌生》

    编导的话:
    编舞与舞者,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别人的话语,也用自己的方式想说话,每个新作品都有想尝试的,这些尝试的也许会有很多问题,但对我来说与其保险的复刻,不如经历过的积累。
    曾在大学里打了三年多的太极拳,对肢体控制与表现非常受益且深有体会,也一直对它有情结,所以此次作品选取太极拳元素,并且想尝试用太极拳元素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但在呈现过程中又不想顺撇着来...
    你好陌生人。
    渐隐的文化,渐隐的人,渐隐的事、物,渐隐的感情...
    不要让原本不陌生的
    变得好陌生。
    你好 陌生。

    推荐人

    • 李超,除了肢体能力很强之外并表露出智慧,亦显示出编舞的才能。《你好陌生》用太极元素去发展动作,通过结构去发掘内容。他的舞蹈旅程中,这是一个新尝试、挑战和冒险。 跳下艺术的悬崖吧,我们会在下面接住你!
                                        —— 王晓蓝(曾任教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涅狄格学院舞蹈系主任、终身教授)

      杨畅



    •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编导专业教师。毕业于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曾任北京现代舞团舞者。曾获韩国政府颁发的“亚洲艺术人才”奖;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编舞组唯一金奖;获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创作;入选2016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代表作:《或许您也?》《两人一伞》《我想有个家》《尘•净》《你是我的山》《远方》《遇见 日子》等。

    作品:《遇见日子》

    编导的话:
    农人的劳作、妇女的自梳、男女的欢愉、老妪喋喋不休的诉说……生活中丝丝点点的场面被时光串联,虽在历史中惊不起一朵微小的波澜,却手牵着手,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完成了民族的轮回。
    以现代舞的手法将平凡的生活场景抽象再现,重现光阴行进中民族性的绵延流传。在日出日落、草木生长的过程中,人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纵然有激烈和冲突的场景,最终仍回到简单的轮回——“回到原点,只是日子”。

    推荐人

    • 魔方的魅力在于万变,而万变不离其宗;杨畅的魅力在于舞蹈,舞如魔方般万变,变则通,通便舞。
                                              ——罗斌(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 我认识杨畅已经十多年。这期间,我见证了他从古典舞学生成长为职业现代舞舞者、从舞蹈教师发展为专业舞蹈编导的过程。他不断要求自己、不断寻求新的挑战、不断突破极限的精神,就是一位艺术家的自我超越精神。超越自我之路也是艺术家的一生追寻之路,杨畅则是这条路上的忠诚跑者。因此我推荐他,并继续热切期待这位年轻编导的下一个十年,及未来发展与成就。
                                              ——方美昂(乒乓策划创始人及总裁)

      念云华


    •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工团导演,天幕舞林(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曾多次在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获最佳创作、表演等奖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闭幕式中担任核心编导。
      2011年担任舞剧《孔雀》的执行编导、编舞。
      2014年受德国外交部、国家广播合唱团邀请与台湾优人神鼓表演艺术团,一同完成跨界作品《LOVER•爱人》,并于同年4月在柏林演出。
      2015年担任舞台剧《云•九章》总导演及策划。

    作品:《大象•一念》

    编导的话:
    从无到有,一念
    从有到无,一念
    从巫到舞,一念
    从舞到悟,一念
    取意“大象”和“一念”是具象和抽象的交融,大象有形,大象无形,随即一闪念!
    《大象•一念》是对自然与舞蹈生命的回敬与探索,舞之趣在于起念动身的一瞬间,它好像什么也没有说,但又让你感受到了点什么……这就是舞蹈本身最可爱的地方,在一闪念间,有形无形的与你的生命关联……
    可以有形象,也可以没有形象……
    正如舞蹈的初生,长在生命的骨缝里,融在大象无形之间……

    推荐人

    • 大象无形,古已有之的艺术旨趣,源于本土,播于四海,古今未知其真义;一念之间,或言一念之差,指向则现多意,亦或转瞬即逝,亦或有无之变,咫尺天涯。而将大象与一念对峙一域,则有无概览,穿梭无界。阿念喜欢这有无,独恋其间的味道,灵敏其中的知觉,感喟其中的玄妙,独蕴其中的意义。因而,他用自己的动作讲述心,讲述现实与非现,体现出一种智慧,提炼出一番机缘,必定有一段不凡。这是一个奇异的舞蹈之旅,期盼大家共飨之。
                                              ——罗斌(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 阿念是我欣赏并敬重的集编导和表演于一身的舞蹈家。当他随性起舞的一刻就会将你深深的吸引,因为你的灵魂会被眼前的阿念深深触碰。在以“念”为“造”的主题中,动静虚实的一切舞动,即可助你观到自心。艺术是体验的语言,是局限的,我只能说出一种感觉:那就是当舞蹈架构在用整体生命细胞活动的各个层面去展现时,就请作为观者的你勇敢地与舞者拥抱着一同跳入激流涌动的瀑布中吧!只有这样你体验到的一切,才会是阿念和《大象•一念》的全部……
                                              ——萨顶顶(著名歌手、音乐人)

      杨志晓


    •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破晓剧场”编创工作室艺术总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小型剧目资助;受邀参加韩国2014亚洲文化节演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等。

      代表作:舞剧《红楼无梦》《一个人住第五年》《洛神赋》《京岛人家》、话剧《纳豆渣》、舞蹈《蛙神祭》《瑶族舞曲•女书》《厦门新娘》《晓晓的幸福生活》《越南新娘》《咏春》(Wing of Spring)《磐石无语》、影像及小剧场作品《向梦境追寻》《破晓》等。

    作品:《红楼无梦》

    编导的话:
    小姐容颜,丫鬟之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红楼一梦,毕竟成空。——致红楼梦中的丫鬟们。
    以往舞台诠释《红楼梦》,大多以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等为主线。本剧试图一反“高大上”唱主角的做法,以几大丫鬟晴雯、袭人等为视角,表现小人物的命运。她们是红楼这个小社会中被遗忘的一群,但也有梦想。作品选取原著几个主要片段,以碎片的方式呈现红楼这一强大堡垒的冰山一角,进而深入表现红楼悲剧。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相连,有无相生。天有界限,梦无尽头,红楼无解。无梦,或许是更大、更终极的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世间一切自有因缘际会,生命自有轮回。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暂把一切深埋,期待来年新生。

    推荐人

    • 在杨志晓这一台如散金碎玉般富于节律美、抒情美、悲剧美的《红楼无梦》中,所洋溢的时代气息与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的读者也许有更密切的契合,即在边缘中回味人生、在非中心中寻绎平凡。还有与时代合拍的哲理美:红楼有梦,红楼无梦,有无之间,已是“无为有处有还无”。
                                              ——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教授、博导,中国红学会秘书长)


    • 编导将《红楼梦》的真假有无转换至《红楼无梦》中,让舞蹈游弋在梦幻与真情之间,亦真亦假,亦实亦虚,使主题既真切又模糊,颇有意味。
      看过之后,我意识到一种深重的同情心本就在曹氏的心底和笔下,杨志晓的视角不仅没有远离曹氏原意,反倒是对原作精神的凸现!
                                              ——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乐艺互动